為慶祝家里的這件大喜事,1月23日晚上,洪家沒開伙做飯。
趁著高興勁兒,洪祿承和王蘊琳宣布要帶大家下館子,直接把晚餐定在了王府井的“民族飯莊”,去吃涮羊肉。
所謂“民族飯莊”,其實就是京城家喻戶曉的老字號“順東來”。
這家一直位于“東安市場”京城的清真菜館兒,開業(yè)于清光緒二十八年(1903年)。
剛開始時,“東安市場”只是“神機營”荒廢的三十畝練兵場?!绊槚|來”也只是賣黃土的丁子清在這里開的一家粥鋪。
直到民國三年(1914年),丁子清從當時以經(jīng)營涮羊肉名滿京城的“正陽樓飯莊”,挖來了紅案師傅鄭春榮,又在原地蓋起了三間青磚灰瓦的鋪面房?!绊槚|來”這才改名為“順東來羊肉館”,經(jīng)營爆、烤、涮羊肉。
雖然鄭師傅有一手可以把一斤羊肉切成四寸長,一寸寬,薄如紙張八十片的功夫,讓羊肉館生意很興隆。
可由于20世紀之初京城中回民有著窮苦人多的特點,“教門”中的商賈又有秉承教義,做公益,“寫乜帖”的講究?!绊槚|來”并沒有就此變成只招待闊主顧的高門檻。筆趣庫
(注:乜帖niyah,“教門”用語。阿拉伯語音譯,原意為“心愿”、“舉意”。指“教門”信徒在禮拜、封齋、施舍、朝覲宰牲、設(shè)宴待客、舉行紀念亡者儀式前,從內(nèi)心發(fā)出或口頭表達的意愿。有些地區(qū)“教門”信徒專指各種原因的施舍和對宗教的捐贈。)
它不但經(jīng)營利潤高的飲食,原來物美價廉的中低檔食品也沒放棄。還照樣招待過去那些不太體面的老主顧、窮哥們兒。
后來隨著業(yè)務(wù)不斷發(fā)展,羊肉館的生意蒸蒸日上。到民國十九年(1930年)的時候,“順東來”已經(jīng)擴建為三層樓的規(guī)模。徹底超越了日漸沒落的“正陽樓”,成為京城首屈一指以經(jīng)營涮羊肉為特色的大菜館。
解放之后,“順東來”也一直深受共和國領(lǐng)導(dǎo)人們的喜愛和好評。總理、陳老總、偉人都在這里宴請過不少外國領(lǐng)導(dǎo)人。
1966年底,由于“東安市場”面臨改造?!绊槚|來”便遷至“新僑飯店”營業(yè),并因“運動”中的改名風(fēng)潮更名為“民族餐廳”。
直至1969年新樓落成,“東安市場”變成了“東風(fēng)市場”,“順東來”才又遷回原址營業(yè),店名則再次改為了“民族飯莊”。
而今天洪家人集體光顧之時,其實正是“民族飯莊”職工最多,營業(yè)面積最大的時候。
它雖然仍為三層樓房,但卻已經(jīng)達到了2700平米。
一二三層各有一個供百人進餐的大眾化餐廳。一樓設(shè)小吃部,供應(yīng)奶油炸糕、奶酪、芝麻燒餅和各類甜食。二樓設(shè)有九個單間雅座。三樓有兩個高級宴會廳。
不用說,以洪家人喜靜的性子和不愛招搖的做派,以及剛獲得摘帽,懷揣一筆巨額財富還有點惴惴不安的心理。那一定是希望在二樓雅間里就餐了。
領(lǐng)導(dǎo)人專用?
那到不怕,洪衍武有經(jīng)驗,兩盒好煙一遞,一盒前堂,一盒后廚就全解決了。
不過他這小動作可沒瞞過他老子。洪祿承看見了可是連嘬牙花子帶搖頭的。
洪衍武看在眼里,本以為他爸爸又看他不順眼了,卻沒想到小心翼翼地一過問才知道,洪祿承原來不是沖他,而且感嘆如今餐飲業(yè)的服務(wù)差勁。
洪祿承嘴里直念叨,“過去飯莊子講究三寶。廚工、跑堂和茶房。除了廚師手藝要好,跑堂的服務(wù)周到和茶房的知禮懂禮也是一樣的重要。我記得公私合營以后還不這樣呢?現(xiàn)在怎么想要個合適點的座兒,還得賄賂堂倌兒呢?這是他們的本分???”
其實老爺子這么想并不奇怪,主要是因為干飯莊子就是洪家的老本行,這些毛病在旁人眼里不算什么,在他眼里可就是比天還大的事兒了。
何況他也是太久沒下館子了。洪家一直窮得很,這么多年,也就是上次壽敬方招待完顏允泰的那頓烤鴨子,他才作陪了一次。說白了,就是缺乏對社會環(huán)境正確認識,與時代有點脫節(jié)了。
洪衍武當然明白這一點。他也挺會說,幾句話就把“鐵飯碗”和“計劃經(jīng)濟”的毛病給他爸爸解釋清楚了。
末了還說呢,“您是做老了生意的,這就是壟斷經(jīng)營、囤貨居奇唄,不奇怪!這年頭,干好干壞一個樣。您不給點好處,誰給您盡心辦事?。坎贿^您也甭急,慢慢看。單田芳不都說了么?天下分久必合,合就必分。什么都是周而復(fù)始的。我相信,不正常的事兒早晚變回來!”筆趣庫
嘿,這下洪祿承就愣了。不是為別的,而是為了兒子這幾句話里透露出的見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