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門三宰相啊,哪怕不求你救世濟民,至少不能甘愿委身蠻夷吧?!
他深吸一口氣,望向諸葛哲,緩緩問道:“先生為何不去?”
諸葛哲咬牙抬起頭:“寧為大夏鬼,不為蠻族奴!”
李徹面露欣賞,好在還有一個硬骨頭,也算沒把諸葛家的脊梁完全彎下去。
起身將諸葛哲扶起,柔聲道:“諸葛家之事,與先生無關,先生不如和本王詳細說說內城之事?!?
“至于諸葛家之事,本王自有決斷?!?
諸葛哲站起身,張口欲,但最終還是將那份求情的話咽了回去。
血濃于水,縱然族人再如何不堪,他亦無法坐視不理。
他只能穩(wěn)定心神,將內城的大概情況娓娓道來:
“如今的內城共有三股勢力,一為官府,二為前朝遺老,三為各蠻族使節(jié)?!?
“寧古郡城建城以來,朝廷便派遣官吏和軍隊入駐。初時,尚能控制城池,有新的罪徒遷來也能有序安排。
然寧古郡城與各蠻族沖突不斷,軍士死傷積累,又無兵源補充,導致官府的控制力越來越低下。
及至后來,官府勢微,軍隊更是形同虛設,反淪為前朝遺老與蠻族手中傀儡,任人擺布。”
李徹默然點頭,心中了然。
說白了,就是好人沒好報。那些敢和蠻族拼命的大慶官兵都戰(zhàn)死了,孬種反而活了下來。
為國捐軀之忠烈,尸骨未寒,茍且偷生之輩,反倒竊據高位。
如此官府,焉有威信可?
“至于前朝遺老,則是內城中人數占比最大的一股勢力。
桓朝滅亡后,陛下接連判定十余個世家有罪,盡數遷往寧古郡。
這些世家雖然落寞,但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,有很多死忠于他們的仆從、佃戶、門客,幾乎都是拖家?guī)Э诙鴣怼?
這就導致前朝遺老的勢力越來越大,逐漸發(fā)展成了城內最大的勢力,真正的掌權者?!?
李徹的嘴角抽了抽。
想起前身以為這群人在關外受罪,還經常為前朝遺老說情,他忍不住抽自己兩個耳光。
這叫哪門子受罪啊,再不管這群人,他們都能在這關外再建立起一個桓國了!
“莫非,與蠻族勾結者,便是這些前朝遺老?”李徹問道。
諸葛哲點了點頭:“沒錯。”
“前朝遺老掌權后,不愿和蠻族爭斗,便邀請各族首領入城,商定和平相處的事宜。
蠻族趁火打劫,索要錢財無數,更提出種種無理要求:不許修繕城防,不許郡兵出城,不許百姓養(yǎng)馬等等。
而這些前朝遺老,為求茍安,竟一一應允了。
并且花費重金在內城建立使館,允許各族權貴隨時入城,在城內為非作歹、尋歡作樂!
而那些普通蠻族,每逢糧草短缺之時,便會越界來外城掠奪一圈,內城養(yǎng)著的那群郡兵對此也不管不顧!”
李徹聞,不由得冷笑一聲。心中怒火中燒。
大慶版本的喪權辱國不平等條約是吧?
如此沒有骨氣,這桓朝滅得當真不冤!
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