讓人民群眾翹首以盼的品種也不出意外,就是花生、瓜子、禽蛋、魚類和肉食。至于其他的柜臺雖然也有人購買,但不必大排其隊,基本屬于正常中較為繁忙的狀態(tài)。只要不往中間擠,流動性還不賴。
當然,特別清閑的也有。在菜市場的東北角落,除了已經(jīng)銷售一空的豆制品柜臺,那就是挨著它的煙酒罐頭柜臺了。這是因為罐頭屬于高價奢侈品,問津的人少,好煙好酒這里也沒有,想要買有票也得去西單商場和百貨大樓這樣的大地方。
等看清楚了形勢,那就該付諸行動了。
進了大門之后,洪衍武和陳力泉繞著圈兒轉(zhuǎn),花了一個多小時幾乎把整個菜市場橫掃了一圈兒,應該算是小有收獲。
他們先是在咸菜柜臺花四塊錢買到了兩瓶子罐裝腐乳、兩瓶韭菜花和兩瓶蝦醬。然后又在調(diào)料柜臺買了兩瓶兩毛九的特級醬油。
跟著,又在熟食柜臺花了二十五塊錢包圓了僅剩的五斤高價“廣式香腸”。再然后又在干貨柜臺花了小三十塊買到了十五六斤的黑、白瓜子、榛子、松子和黑棗。
這樣一來,他們穿梭在菜市場里的身影,漸漸就成了不少顧客和售貨員矚目的焦點。
其實倒也不是有多少人真的見證了他們不吝金錢的“爆買”場面,關(guān)鍵時他們買的東西可都是不要票,頂昂貴的貨色。那紅燦燦的香腸,品種多樣各色干果被他們拿在手里,實在太過招眼,想不被人關(guān)注都難。
不過說到底,真正引起了一場騷動的,讓他們出了一次小風頭的,卻是他們在蔬菜柜臺的購買行為。
當時,陳力泉份外驚喜地發(fā)現(xiàn),比較冷清的蔬菜柜臺上面,竟能看到一小堆鮮靈靈的“荸薺”和四五捆“韭黃”,柜臺背后的貨架子上,也有五六十個蘋果和橘子。
于是他馬上就指給洪衍武看。等到倆人擠過去一問,再聽說這些東西都不要票兒。他們高興得連價兒都沒問,就二話不說要把這些東西都要了。
這下可好,此一出,別說周圍那些顧客了,就連售貨員都張大了嘴。全以為是聽錯了。
后來直待洪衍武催了好幾聲,售貨員戰(zhàn)戰(zhàn)兢兢把價格都報了一遍,見他們?nèi)耘f堅持,才敢拿東西上稱。
或許有人該奇怪了,怎么這么大反應呢?夸張不夸張???
跟您這么說吧,還真一點不夸張。
因為在當年季節(jié)分明,冬天是冬天,夏天是夏天。過季的東西一般看不見,冬季除了大白菜,便蘿卜,胡蘿卜以外,什么其他的菜也沒有。能吃一口鮮嫩的太不容易了。
就這點“荸薺”和“韭黃”,一個是靠人工冰水中去采摘,一個是放在爐火屋子里培育的。整個京城攏共不過五百來斤,刨去特需供應的四百斤,剩下一點才給四大菜市場分了。所以銷售價格是高達十五塊一斤的天價。
那么說到水果呢,蘋果、橘子應該很普遍了吧?總不至于也這么寶貴了吧?
當然也不是了。其實從“運動”開始,全國水果種植面積就呈逐年下降趨勢。整個七十年代,京城郊區(qū)和外埠調(diào)配的總量,也就勉強夠維持特需供應的。因此六七十年代的孩子們很少能吃到真正的水果,基本都把西紅柿,“心里美”蘿卜和白薯當成水果吃。
何況當年冷藏條件也太過落后,根本就沒什么冷庫。要想把一點水果留存到冬季更難,唯一的辦法就是效仿解放前的老傳統(tǒng)。
在每年蘋果,橘子上市前,二商局得專門派人到京郊的果園去。選用一些特別好的,靠過去“果局子”的老把式,先不傷絨毛地從樹上“摸”下來,然后再塞進能放三百個蘋果的大甕中,最后放進京城不多的幾處冰窖中保存起來才行。
所以就這如今看起來很普通的蘋果和橘子,價格也是高至十塊一斤,那是正常季節(jié)一整筐的價錢,根本不是普通人家敢于問津的。
說白了吧,洪衍武看上的這些東西,那這就和解放前,寒冬臘月花大價錢吃暖洞子里的黃瓜一樣道理。這些東西要加一起還了得?誰也沒見過這么買東西的呀。
果然,最后總共一統(tǒng)計,“荸薺”和“韭黃”加起來十一斤三兩,蘋果和橘子二十二斤半,總共合計三百九十四塊五,比如今的價碼都貴。
當然,售貨員一報出價兒來,附近的顧客都驚動了,沒排隊的立刻就把蔬菜柜臺給圍上了。誰都想看看是誰這么大手筆,干出這么驚世駭俗的事兒。而且到底最后能不能掏出這么多錢來。
可沒想到洪衍武還真是個“寧吃鮮桃一口,不吃爛杏半筐”的主兒,他就在眾人前“咔咔”一點票子,眉頭都不皺地把四十張大團結(jié)就掏出來了。ъiqiku.
然后他在售貨員極其復雜的眼神里,拿過了找零兒。二話不說,馬上一拉陳力泉,提起東西就走。
怎么這么急???
嗨,他也不傻,再待下去他就快成動物園里的猴兒了!真要讓人懷疑起他的經(jīng)濟來源來,又是個沒必要的麻煩!
果然,他們還沒走出多遠,拉在后頭的那些圍觀群眾里就有人連叫帶嚷地議論上了。
“媽的,哪兒來的敗家玩意啊,敢這么花錢,不過日子啦……”
“嘿,大官兒家里工資高唄。你沒看那一身警服是新的,還穿著皮鞋呢……”
“?。渴歉吒勺拥??那跑咱們南邊兒干嘛來了?這不是跟咱窮老百姓臭顯擺嘛……”
“行了行了,少說兩句吧。我看,人家是給單位代購的呢,普通人哪兒有這么多錢?再說了,人家吃人家的鮮貨,咱吃咱的大腌兒蘿卜,又能怎么樣?小老百姓知足就好……”
“對呀,甭眼紅,至少人家還花錢了呢。不像我兒子單位的廠長,走到哪兒都是憑條子白拿……”.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