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0趕尸客棧,就是趕尸匠用于中轉(zhuǎn)尸體的客棧。
在湘西這邊,趕尸客棧非常常見。
而且,趕尸客棧提供茶水,住宿,停尸,規(guī)模往往都還挺大的,而且,位置都在很偏遠(yuǎn)的地方。
只要是趕尸匠,不管是否趕尸,都可以在這種客棧住下,而且,不管是茶水,吃飯,住宿還是停尸,全都是免費的。
普通人也可以去住,也免費。
但一般人沒人肯去那種地方,怕沾染了晦氣。
黃婆找到了一家趕尸客棧,我剛好可以過去問問情況,看這邊趕尸客棧的老板,是否認(rèn)識封肆這個趕尸匠。
如果是比較出名的趕尸匠,我覺得,客棧老板肯定認(rèn)識。
黃婆在前邊引路。
我就在后邊跟著,從譚城的主城區(qū)出去,再往南邊,越走越偏僻。
一開始還有樓房,到后來,就是一條公路,兩邊全都是那種耕地。這個季節(jié),田地里也沒什么東西,只有雜草隨著冷風(fēng)被刮出呼呼的響聲。
等完全與譚城的主城區(qū)拉開了距離。
又過去了一個城郊的村子,黃婆才說。
“就在前邊那座橋的對面,轉(zhuǎn)個彎,就到了!”
我加快了步伐。
這座橋是那種非常高的拱橋,看樣子,年代久遠(yuǎn)了。橋的下邊,掛著一把鐵劍,劍上銹跡斑斑。這應(yīng)該是那種風(fēng)水劍,傳說中主要是用來斬河妖用的。
估計,是趕尸客棧的手筆。
過橋之后,是一段土路。
可能最近下過雨,土路上有些泥濘。
路上有很多腳印,但其中大部分的腳印,是半截兒腳印。
泥濘的路上,如果是正常人留下的腳印,肯定是完整的腳印。但這個地方的腳下,只有前腳掌,沒有后腳跟,大部分都是這種半截兒腳印,當(dāng)然,半截兒腳印之中也夾雜著一些完整的腳印。
這是趕尸客棧的附近。
也不難猜測,半截兒腳印,應(yīng)該是尸體的腳印,而完整的腳印,應(yīng)該是趕尸匠的腳印。
這些腳印都是朝著前邊趕尸客棧去的。
很顯然,不久之前剛剛有一位趕尸匠,在前邊的客棧里住下了。
趕尸匠走的是夜路。
白天是不趕尸的。
所以,這些腳印應(yīng)該是今天早上天亮之前留下的。
天亮之后太陽光照射,地陰之氣散發(fā),所以,這些半截兒腳印上也已經(jīng)看不到了尸氣。
我想著這邊,跟著黃婆往客棧方向走。
過了這座橋,往前山坳里路轉(zhuǎn)了個彎,大約也就走了不到一公里的路,就看到前邊竹林環(huán)繞之下的一座客棧,隱隱約約的出現(xiàn)了。
竹子中空,可聚陰,可聚陽。
一般情況下,在宅院周圍全部都種上竹子,可保證宅院陽氣或者陰氣的穩(wěn)定,趕尸客棧外種的這種粗壯的毛竹,自然就是為了阻擋客棧的陰氣外泄。
如果外人不知道的話,遠(yuǎn)遠(yuǎn)的看過去,也看不出這地方有多陰森。
到了趕尸客棧附近。
我就讓黃婆回到了靈骨圖錄之中。
我一個人朝客棧走去。
白天這地方,看起來非常的冷清。
客棧前的一條竹林小路,就是進(jìn)客棧的路。
我走過去的時候,隨著這條小路越走越深,我就感覺四周的溫度開始下降,竹林被陰風(fēng)刮得嘩嘩啦啦作響,林子里的竹葉時不時的從我旁邊掠過。
等走完竹林小路,看到前邊整個客棧全貌的時候,四周的氣場已經(jīng)徹底發(fā)生了改變。
竹林的掩飾作用太強大了。
這客棧,陰氣極重。
雖然沒有大樹遮擋,到這邊的時候,竹林也已經(jīng)在后邊了,但一切都仿佛籠罩在一片霧蒙蒙之下,大晴天但太陽的光線卻照不下來。
就好像外邊是晴天,而這里,是陰天。
這趕尸客棧的規(guī)模很大。
一個大大的圍墻,里邊是個很大的院子,而院落之后背山的方向,層層疊疊,看起來至少有七八座房子。
我估計,這樣的趕尸客棧,就算是一起來七八撥的趕尸匠,也能住下。
正常來說。
趕尸客棧白天是不開門的。
我到的時候,正是中午,大門緊閉,里邊的門也都關(guān)著。
但既然來了,我得過去敲門試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