留在大周還是回突厥,這是一個不用思考的選擇,是以尉遲一族找上來的時候,尉遲漠便回草原了。
"他跟在孤身邊學(xué)了不少東西,很快就大放異彩,在一眾人中脫穎而出,統(tǒng)一了十幾個部落合并為東突厥,被擁立為新的可汗。"
事后,尉遲漠曾多次回到大周,以誘人的金錢名利邀太上皇隨他回草原,太上皇拒絕了。
"他竟想讓孤幫他一統(tǒng)天下,真是異想天開,孤怎么可能幫著他攻打大周。"
隨著立場的改變,他們自然而然成了敵人,尉遲漠野心勃勃,想趁著大周自亂陣腳時趁虛而入,奪取江山。
說到這里,小老頭兒得意洋洋,"他會的所有東西都是孤手把手教的,有幾斤幾兩孤還不清楚?他一撅屁股,孤就知道他要放什么屁!"
太上皇對尉遲漠了如指掌,想反制他并不難,甚至還乘勝追擊一路打到突厥人老家,拿下了五座城池的豐功偉績。
也正是這一戰(zhàn),奠定了太上皇成為大周新帝的基礎(chǔ)。
但這對尉遲漠來說卻是奇恥大辱,他從太上皇那里學(xué)來的本事,令他一舉攻下突厥數(shù)十個部落,被眾人擁簇為新的草原傳奇英雄。
野心和欲望極速膨脹到的時候,卻被當(dāng)頭一棒從云端打入泥里,從此打敗太上皇成了尉遲漠畢生的執(zhí)念和心魔。
這便是蓮夫人等突厥細(xì)作潛伏大周二十余年,一切陰謀的源頭。
太上皇幽幽嘆了口氣,"老二還是太天真了,突厥怎么可能拿下六座城池便心滿意足,狼子亡我大周之心不死?。?
云苓在一旁靜靜聽著,雖不曾親歷太上皇當(dāng)年的崢嶸歲月,也能感受到往昔的波瀾壯闊。
這可比看昭仁帝和賢王之間父慈子孝的家庭倫理劇有意思多了。
想起安親王和老突厥王的交易,云苓把賢王和昭仁帝的爭吵過程都告知了太上皇。
"皇祖父,當(dāng)年封皇后背地里謀害皇嗣,父皇真的偏心到那個地步么?"
如果是的話,今天的一切云苓只想罵句活該。
"是,但也不全是因為偏心。"太上皇吐了口煙圈,瞇起雙眸,"你父皇自然是偏向皇后一些的,但他當(dāng)年為民生和朝廷日夜起早貪黑,無暇顧及后宮也是真。"
昭仁帝是個勤政的皇帝,后宮嬪妃加起來也才十余人,就這么點(diǎn)人連寵幸都時常顧不上,更別提讓后宮紛爭占據(jù)批折子的時間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