齊教正出了紫霄宮,登上去往地肺山萬壽重陽宮的飛舟。
對于齊教正來說,萬壽重陽宮當然不算陌生,他畢竟是全真道的參知真人,過去沒少前往萬壽重陽宮。甚至就連張月鹿這種不屬于全真道的外人,也沒少去。
唯獨齊玄素是個異類,他在沒發(fā)跡之前,還去過一次。待到他成為高品道士之后,就再也沒有去過。
在明面上,齊玄素當然有理由——他太忙了,去帝京,去鳳麟洲,去婆羅洲,去新大陸,去西域。可這些理由其實都站不住腳,再怎么忙,一兩天的工夫總是能抽出來,去一趟萬壽重陽宮能費多少工夫?
與萬壽重陽宮并列齊名的云錦山大真人府,齊玄素可是沒少去。
這么一對比,就能看出許多別樣意味了。
至于為什么很少有人議論這一點,主要還是因為七娘的關(guān)系,盛傳齊玄素算是姚家義子,反而掩蓋了這個疑點。
如今看來,齊玄素與地師的對立,從很早之前就開始了。
齊教正不由陷入到更深層次的思考之中。
這次的風波就是齊玄素掀起來的,甚至可以看作是齊玄素針對地師的主動進攻。
齊玄素哪來的底氣?
就憑齊玄素的實力,還沒資格跟地師叫板,這要冒很大的風險。
齊玄素為何如此著急?
齊玄素還很年輕,地師飛升在即,齊玄素只要再等上幾年,熬到地師飛升就行了,何必冒如此風險?
齊教正思來想去,只有一個解釋:狗急跳墻。
齊玄素認為自己等不到地師飛升了,與其坐以待斃,倒不如奮起一搏,說不定還有一線生機。
那么問題來了,地師到底做了什么,能把齊玄素逼到這個份上?
到底是怎樣的矛盾,竟然讓兩人幾成生死之勢?
那就只有當事人才知道了。
在這種思緒中,飛舟逐漸靠近了地肺山。
到了秦州,便到了全真道的核心地盤,類似于正一道的吳州和太平道的齊州。
地肺山號稱七十二福地之首,因為各種原因,曾經(jīng)擔任道門“副都”,氣派很大。
所以進入地肺山境內(nèi)之后,無論身在何處,又是何種方向,抬頭就能看到山巔上方的萬壽重陽宮,殿宇巍峨,層層疊疊,有泰山壓頂之感,人立其下,倍感自身渺小,如果不得其法,無法進入萬壽重陽宮,那么萬壽重陽宮始終都是可望不可即。
齊教正來到飛舟甲板上,只見得山巔之上的萬壽重陽宮宛若仙宮一般飄在云端,周圍宮觀如眾星捧月,連接成城,又云遮霧繞,時隱時現(xiàn)。
而且因為陣法折疊之故,無論怎么看,無論在哪里看,都只能看到萬壽重陽宮的正面,永遠都覺得萬壽重陽宮高高在上,遙不可及。
地肺山周圍的陣法好似一道霧氣屏障,阻隔去路,而這道屏障無論上下左右都一眼望不到盡頭,就像一個巨大的罩子,將地肺山的核心區(qū)域全部籠罩其中。
一般去往萬壽重陽宮,都要提前申請,齊玄素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去萬壽重陽宮,便是張月鹿拿著令牌領(lǐng)他上去的。
不過紫霄宮掌宮大真人作為大掌教特使,自然不必如此,萬壽重陽宮方面已經(jīng)提前得到消息,只見得霧氣屏障上蕩漾出層層漣漪,從中分開一線,好似撩起面紗,顯露出其后的萬壽重陽宮的真容。
當初齊玄素來到地肺山,走的是后門小路,較為偏僻,不見來往行人,偶爾還能看到一些成了氣候的草木精怪,活潑可愛,非但不會讓人恐懼,反而平添幾分仙家氣象。最終從側(cè)門進入了萬壽重陽宮的南宮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