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到這里,齊玄素自己都愣了一下。
其實鳳麟洲皇帝兼任天門教主這件事本身就是效仿中原皇帝。
在儒門“當家”的時候,強調(diào)天理和天人感應(yīng),天為至高之神。
歷代帝王有兩個尊號,一個是皇帝,是人間帝王,象征了人;一個是天子,是上天的兒子,象征了天?;实鄞淼氖腔蕶?quán),天子代表的就是神權(quán)。
國之大事,在祀與戎。
皇帝掌握了“戎”的權(quán)力,也就是掌握兵權(quán)。天子掌握了“祀”的權(quán)力,只有天子才能祭天,尋常百姓只能祭祖、祭神,沒聽說有誰能祭天的。天子暮年時也會通過讓兒子代為祭天的舉動來昭示其繼承人身份。
皇帝和天子一體,正因為天子的身份,才能支撐起君為天下人之父的君父綱常,于是象征著無上的地位權(quán)力。
可到了道門“當家”的時候,必須推翻儒門的綱常,建立自己的秩序,雖然道門同樣認可天的崇高地位,但不再過分強調(diào)天理和天人感應(yīng),所以天子這個身份被事實上廢棄了,只剩下皇帝。
可神權(quán)的位置不能空置,于是道門領(lǐng)袖親自下場,以大掌教的身份代替了天子的作用。
于是中原就變成了二元制結(jié)構(gòu),有兩個權(quán)力核心,互相制約,互相協(xié)作,又在一定程度上互相對立。
在這種情況下,中原皇帝想不想拿回天子的身份呢?
當然想,做夢都想。
沒了天子身份的皇帝就是個瘸腿皇帝,遠遠算不上家天下,甚至還有被廢黜的危險。
所以在三道相爭的時候,朝廷毫不猶豫地入場了。在全真道和正一道看來,太平道就是引狼入室、與虎謀皮,就算太平道在朝廷的支持下勝了另外兩家,最終也要跟皇室斗上一場,太平道對此心知肚明,所以他們與朝廷的合作并非沒有上限,還是多有保留。
比如在“定心猿”之戰(zhàn)的時候,太平道的確出手了,可又沒有全力出手,這大約就是太平道的心態(tài),他們更希望用天子身份為誘餌讓朝廷與另外兩道斗個兩敗俱傷。
其實鳳麟洲皇帝是一樣的,不過情況剛好反了過來,象征神權(quán)的天門教主身份是實的,象征皇權(quán)的皇帝身份是虛的。中原皇帝拼命想要拿回天子的神權(quán),鳳麟洲皇帝則拼命想要拿回皇帝的皇權(quán)。
不巧,這兩樣權(quán)力都在道門的手中。
于是鳳麟洲皇帝提出了“尊王攘道”。
往深處想,鳳麟洲皇帝已經(jīng)按捺不住,要動手奪回自己的東西。那么中原的皇帝呢?就算有大國定力,又還能忍耐多久?
誰也不知道。
忽然想通了這一點的齊玄素半天沒有說話,怔怔出神。
直到陸玉婷輕輕喚了齊玄素一聲,齊玄素才回過神來,嘆了口氣:“不說這個了?!?
陸玉婷微微點頭。
齊玄素再次望向幻姬,道:“不知幻姬旗本是如何想的?”
幻姬道:“我怎么想,恐怕并不重要。滄海橫流,顯得是英雄本色,我不是英雄,只是個孤苦無依的弱女子,滄海一粟,就只能隨波逐流。”
齊玄素道:“話不能這么說,所謂大勢,也是一個個人組成的。所謂民心可用,每個人怎么想,都很重要。但也不可否認,大部分人存在從眾心理,不乏烏合之眾。我認為,幻姬旗本并非烏合之眾。”
幻姬以中啟掩嘴笑道:“齊高功真會夸人。”
她頓了一下,又道:“說實話,這與語本身并沒有太大關(guān)系,倒是與齊高功的身份很有關(guān)系。換成一個普通少年人,說我不是烏合之眾,我會很驕傲地告訴他,我當然不是烏合之眾,還用你來說?可換成是齊高功來說,我便受寵若驚了。不過我更想知道,齊玄素這樣的大人物,會給我開出怎樣的條件呢?請齊高功原諒我的直白,這是在西洋養(yǎng)成的習慣?!?
齊玄素不以為意,說道:“我算不上什么大人物,也不能給幻姬旗本冊封爵位,可如果幻姬旗本愿意真心擁護道門,我可以給幻姬旗本一個同道士出身?!?
當初齊玄素跟隨張月鹿去西域,張月鹿曾經(jīng)簽發(fā)了兩個同道士出身,一個是五品,一個是九品。轉(zhuǎn)眼之間,齊玄素也有了給別人簽發(fā)同道士出身的資格,甚至比當時的張月鹿還要名正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