尚可喜被多爾袞的手段嚇得后背發(fā)涼,他急忙施禮:“王爺英明,臣告退!”
當天傍晚,施瑯終于蘇醒。
但是他病倒了。
多爾袞的消息讓他悲痛欲絕,一病不起。
多爾袞安排福臨的御醫(yī)給他瞧病,并親自看望施瑯。
施瑯感動的熱淚盈眶。
此時他的思想已經發(fā)生了轉變。
之前的施瑯為鄭家而活。
現在的施瑯決定為自已而活。
但是在效忠建奴這件事上,施瑯還是有些疑慮。
但很快,他又想通了一個道理。
無論他是否效忠建奴。
崇禎,朝廷,鄭芝龍,鄭成功以及所有大明子民,都認定他已經效忠建奴。
他沒有了退路。
自此。
施瑯還是那個施瑯,但施瑯已經不是施瑯了。
......
崇禎二十五年二月二十八。
明軍進抵撫順關,隨即出兵偵查薩爾滸一帶的情況。
薩爾滸位于撫順關以東,渾河南岸。
是山地和平原的交界處。
掌控了這一帶,就等于掌控了建州的門戶。
記達海沒有在薩爾滸駐扎,而是效仿當年的努爾哈赤,在薩爾滸西北五里外的界凡寨扎營并修筑防御工事。
確定周圍沒有埋伏后,王永吉命吳三桂進駐薩爾滸。
自已則率領剩余兵馬在后方駐扎。
明軍沒有立刻發(fā)動進攻,而是等了起來。
王永吉分兵的目的和當年的楊鎬一樣。
表面上是合圍赫圖阿拉。
實際是用主力把建奴主力吸引出來,側翼兩路快速包抄。
完成釜底抽薪的戰(zhàn)術。
赫圖阿拉城一破,建奴士氣全無,必敗無疑。
但是楊鎬犯了三個致命錯誤。
一是高估了自已,二是低估了敵人。
第三也是最致命的一點:情報泄露。
或許有人覺得是楊鎬自已泄露了情報。
畢竟他在戰(zhàn)前給努爾哈赤寫信,把明軍的出兵計劃告訴了對方。
實際上,信的內容都是假的。
明軍集結搞出的動靜太大了,遼東人盡皆知。
為了迷惑努爾哈赤,楊鎬這才寫了一封信。
他在信中告訴努爾哈赤,明軍有四十七萬大軍,兵分八路進攻赫圖阿拉。
要么投降,要么被明軍剿滅。
僅此而已。
至于出兵時間,行軍路線,統兵將領更是一字沒提。
在三個錯誤的影響下。
明軍大敗,楊鎬被捕入獄。
王永吉既沒有高估自已,也沒有低估敵人。
至于情報有沒有泄露,王永吉也不敢保證。
但可以肯定的是。
如果情報被人泄露,那個人肯定是吳三桂。
所以他決定讓吳三桂率先發(fā)起進攻。
h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