戰(zhàn)事不利嗎?
并沒有!
從他們圍攻大凌河堡至今,雙方打了大大小小幾十場仗。
總l來說,八旗兵占據(jù)了上風(fēng)。
既然占據(jù)了上風(fēng),為何要退?
糧草不足?
有可能。
除了這個因素,還有其他原因嗎?
難道是李定國?
李定國出兵前派人給李性忠送信,說是要在建奴后方搞出大動靜,迫使建奴退兵。
起初他并不看好李定國,畢竟那個想法太冒險了。
現(xiàn)在想想,李定國很有可能已經(jīng)成功了。
那樣的話,建奴突然退兵就非常合理了。
“傳令各部,集結(jié)待命!”李性忠端起粥碗下令。
用最快的速度吃完飯,李性忠率兵離開軍營朝大凌河堡緩緩行進。
在行進的時侯,他派出了大量探馬偵查敵情。
“報!大凌河堡城西的建奴已經(jīng)撤離!”
“報!大凌河堡城北的建奴已經(jīng)撤離!”
“報!大凌河堡城東的建奴正在撤離!”
聽完探馬的回報,李性忠陷入猶豫之中。
他有追擊之心,卻又怕中了建奴的伏兵。
“大人,”查斌勛上前說道:“建奴此時撤兵顯然并不正常,末將愿率一支兵馬前去追擊,必有斬獲!”
“嗯...”李性忠還在猶豫。
換讓之前,李性忠會毫不猶豫地親自去追擊。
但是女兒河那一戰(zhàn),讓他的家丁損失慘重。
他父親李如松為什么會戰(zhàn)死沙場?
史料上記載李如松得知土默特部進犯遼東,率三千輕騎搗巢。
途中與數(shù)萬蒙古騎兵遭遇,李如松率部奮戰(zhàn),陣亡于撫順渾河一帶。
當(dāng)時的遼東鐵騎剛剛打完抗倭援朝,戰(zhàn)力尚在巔峰狀態(tài)。
三千對數(shù)萬,就算不敵也可以選擇撤退。
之所以戰(zhàn)死沙場有兩個原因。
一是情報有誤,李如松搗巢時中了埋伏,被層層包圍。
至于情報為什么會出錯,眾說紛紜。
有的說李如松輕敵冒進,有人說他被身邊家丁李平胡出賣。
第二個原因是李如松的家丁在碧蹄館損失慘重。
少了家丁后,李如松部隊的戰(zhàn)力不但大不如前,就連撤退時替他擋箭的人都少之又少。
培養(yǎng)家丁的方法簡單粗暴。
要么從小帶在身邊培養(yǎng),要么給予重金!
現(xiàn)在戰(zhàn)事尚在進行,李性忠沒有機會也沒有那么多錢培養(yǎng)家丁。
他只能用謹慎來彌補家丁的不足。
“敵情不明,貿(mào)然追擊恐會中了建奴的詭計?!崩钚灾要q豫之后說道。
“大人,戰(zhàn)場上機會稍縱即逝!”查斌勛繼續(xù)請命,“末將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,望大人成全。”
“大凌河堡里面情況如何?”李性忠沒有回應(yīng),而是繼續(xù)問道。
“城墻上懸掛大明國旗,由于城外建奴尚未全部撤離,所以沒有人出城。”
“這樣吧,”李性忠思考之后說道:“咱們兵分兩路,你率五千精銳追擊驅(qū)趕建奴,我率剩下的兵馬抵近大凌河堡,查探城中情況?!?
“你部遇伏后向我部靠攏,我部遇伏后向你部靠攏。”李性忠囑咐道。
“如果通時遇伏呢?”查斌勛抬起頭問。
“那就只能拼命了!”